高等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举办2025年第四期润泽论坛

发布者:发展改革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11-06浏览次数:12

      


       11 月 5 日下午 2:30,由南京审计大学&《江苏高教》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四期润泽论坛,在中和楼 502 会议室如期召开。论坛以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十五五’事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核心路径” 为核心议题,旨在为南京审计大学 “十五五” 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提供专业指导与思路碰撞,汇聚规划编写骨干与高教研究专家共话发展。

      本次论坛由发展改革办公室主任江萍主持,邀请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吴立保教授作主题报告分享,同时邀请了《江苏高教》编辑部专家刘梦青、郑昕郁、马庆敏、杨国兴,提供学术指导与交流支持。参会人员精准覆盖规划编制核心群体,包括南京审计大学“十五五”事业发展规划总规、专项(专题)规划、学院规划的编写团队成员,该校高教所全体成员,以及校内对战略制定、院校研究、规划编制感兴趣的教师,确保论坛成果直接服务于学校规划编制实践。

       吴立保教授以“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十五五’事业规划的战略思考与核心路径”为题,从“战略分析”“江苏行动”“南审方案”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分享,内容紧密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与江苏高等教育发展实践。首先,从战略分析上看要把握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要求。吴立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数智时代的双重背景,对高校发展提出新命题——需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遵循,应对VUCA时代(多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挑战。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他详解高等教育“高质量、创新型、国际化”的战略定位,以及三大重点任务:学科优化升级:布局前沿交叉学科,强化基础学科与战略急需学科,推进“双一流”建设提质增效;人才自主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创新驱动: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他强调数字化转型、治理现代化、国际化开放等改革路径,明确到2035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目标。其次,吴立保基于“江苏行动”阐述了要借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实践,围绕江苏“率先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分享了省内高校的实践经验:学科布局优化:通过“乘法”推动学科交叉,以“除法”淘汰低效专业;学科发展模式:推广“1+N”(主干学科辐射支撑学科)、“N+1”(新兴学科对接主干学科)模式;社会服务与师资建设:强化“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推动产学研融合;构建高层次人才“金字塔”,通过“双高”人才工程、青年人才计划等完善梯队。最后,吴立保教授作为省内资深高教专家,以他对南京审计大学的了解,提出“南审方案:直面问题,明确特色发展路径”,他针对南京审计大学发展实际,剖析了当前存在的目标定位、学科布局、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八大问题(如定位易“盲目攀高”、学科与区域产业匹配度低、审计学科生态待完善等),并提出核心建议:锚定“审计特色鲜明的‘小而精’研究型大学”定位,避免“大而全”;推进审计一级学科建设,构建“审计+”与“+审计”学科群,对接江苏产业需求;以数字赋能提升治理能力,优化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与国际合作。

       主旨报告结束,发展改革办公室副主任陈维涛教授对本次润泽论坛进行了总结。本次润泽论坛紧扣南京审计大学 “十五五” 规划编制核心需求,既传递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观政策导向与江苏区域实践经验,也通过专家指导与群体研讨,为学校破解发展难题、明确特色路径提供了直接支撑。论坛形成的共识与建议,将直接服务于我校总规、专项规划及学院规划的优化完善,助力我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找准定位、彰显审计特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