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机关党工委携手举办 “教育家精神与高等教育改革”学术活动

发布者:发展改革办公室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10

4月9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江苏高教》编辑部高等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与机关党工委联合举办的2025年第一期“润泽论坛”暨第二期机关青年研主题活动在中和楼502会议室举行,活动邀请了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原院长、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原执行院长王运来教授、《江苏高教》编辑部肖地生副主编两位嘉宾,参与活动的还有高教所、机关党工委部门领导,机关青年干部以及其他报名参加活动的教师,活动由机关党工委副书记孔楠主持。

第一阶段由王运来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以《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与改革家实践新探》为主题的精彩讲座。王运来教授首先从教育家精神的提出讲起,由教育家精神引出“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人物陶行知。他简要介绍了陶行知及其与“四有好老师”的关系,阐述了陶行知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他力主首开“女禁”,开辟女子高等教育新天地;首倡“教学法”,以“学”为中心引领全国;引进“选科制”,拉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大幕;创办“暑期学校”,发出以教育改造社会的嚆矢;推重平等精神,彰显教育家育人智慧。如此贡献,也正表明了陶行知作为教育家具有的大爱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求真精神和平等精神。王运来教授特别指出“平等精神”最能彰显陶行知的育人智慧。王运来教授在讲座中以其广阔深邃的视角,回顾了陶行知先生在教育领域的实践举措和改革探索,对以陶行知教育精神为代表的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进行了清晰描述和独到的解释使与会者从学理角度深入理解总书记关于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重要阐释,更是对当今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未来发展的引领和启示。

第二阶段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展开对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讨论交流。首先,肖地生副主编从学术论文的角度指出做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首先要有“价值判断”,其次是“问题意识”,肖地生特别强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有复杂性的、有张力的,不一定是解决问题,而是能够通过调查研究将问题向深入推进。接着,王运来和肖地生一一回应了与会者对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研究的相关提问,指出在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要重视框架的构建、寻找理论的支撑、具备方法意识等。

最后,高教所副所长江萍进行了总结,江萍用三个“再认识”来表达活动的感悟,认为今天的活动是“对陶行知先生的再认识”“对教育家精神的再认识”“对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工作的再认识”,并对机关青年干部提出在工作和科研中要“向内找答案”“向外找答案”“向历史找答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