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创新路径,引发高等教育支撑体系的重塑和再造,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治理体系、教师发展方式等方面产生系统性变革。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关系到能否为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发展提供人力保障,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必然举措。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在于:数字经济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后疫情时代推动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和结构的改变,教育新基建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基座。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路径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高等教育,实现价值重建、结构重组、程序重造和文化重构,助力构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生态。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转型路径包括环境、资源、体制、文化等多个方面,从高等教育教学本质特点来看,人才培养、科研范式、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和支撑体系等五大方面亟待厘清数字化转型思路。
人才培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走过了约百年历程,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始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工业时代,大部分企业是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线、流水线,仅有小部分企业需要技术创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多需要“知识拷贝型”人才。但到了数字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更强调创新。“同质化”“流水线”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数字经济对人才的需求,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新体系,更适合培养数字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和个性化人才。
科研范式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科研体制机制和范式的变革,加快实现高校教育科研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教育数字化战略能够改进和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加快实现高校科研治理中的精准决策、精准评价和精准服务。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科研活动中的深度应用能够让信息识别更精准、管理服务更聪慧、科研机制更灵活。例如,对科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对项目进展、项目计划制定、人员管理、财务监管等环节全面监管;实现人性化及时反馈的科研管理模式,全过程关注科研项目的动态进展,建立项目预警机制;等等。
文化传承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绝非短期之功,丰富的文化积淀、优良的校风学风以及鲜明的办学特色需要接续不断的努力。数字时代是“人—技”协同共存的新时代,拓宽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推动了教师角色转变。知识传授、作业批改等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会被技术所取代,教师作为高校文化的传承者、贡献者和践行者,要进一步转变传统角色定位,加强探索教育本质,突出“育人”角色和人文关怀。
社会服务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各行各业形成新常态,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随着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连接愈发紧密,工业化时代需要的知识型人才已不能适应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发展需求。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有助于推动培养以能力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为核心的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要以完善高等学校学分互认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高等教育领域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探索基于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的科教、产教、国际协同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支撑体系教育数字化战略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支持体系,形成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场景。例如,在高等教育教学环境方面,打破教育资源在区域、学校、教室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孤岛”,加快形成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结合的“双空间”。尤其是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通过多通道感知和多模态交互,实现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无缝对接。又如,在资源供给模式方面,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学科建设思路的指导下,高等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学科知识体系发生变化,通过汇聚在线优质资源,打破资源壁垒,提供更加持续、开放的教育。
高等教育数字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公平、安全、成本、质量、策略等方面的挑战。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制度、教师发展、学校文化等多个方面,这里主要从四个方面浅谈高等教育数字化面临的关键挑战以及应对举措:
一是强化数字化转型理论支撑。当前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缺乏理论支撑,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原理和规律的理论解释不足,甚至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方向还不明朗。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亟待突破的科学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实现多学科融合,开展基于证据和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揭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规律,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基础理论。
二是深化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不仅仅与基础设施的配备情况相关,更与技术创新应用水平相关。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呈现、质量评价等方面的融合。例如,在高等教育评价方面,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更精细刻画师生教与学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推送教学内容与服务,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因材施教。
三是勇于进行高等教育体系机制创新。高校要勇担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的历史使命,在教育理念、组织形态、大学制度、学习方式等领域开展战略性和结构性的数字化改革;形成连贯一致的教育数字化应用标准规范,例如制定学分学位认证体系、形成跨校跨区资源共享规范、教师数字化能力统一认定标准等。
四是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能力。信息素养和数字能力是数字时代公民生存于信息社会的重要能力与必备品格,能否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能力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对教师而言,能够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数字化变革,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终身学习的基本能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2-09-01杨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