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事盘点

发布者:政策与发展规划办公室发布时间:2015-03-11浏览次数:1711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以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内涵质量为主线,发生了许多有意义的、影响深远的大事,追记如下。

     一、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重点

     对于什么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的解释是:“更加注重从单项改革转变为综合改革,从增量改革推进到存量改革,从表层改革深化到深层改革。”而对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深化教育改革的关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则认为,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的作用。

从2014年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运行情况看,至少有以下几个成果:一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市“两校一市”的综合改革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其标志为“两校一市”综合改革方案正式启动。二是考试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其标志成果为《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获通过。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形成。其标志成果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出台。

       二、治理法规频出台,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初形成

      近几年,中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步伐正在加快。这些法规包括:《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2年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2012年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2012年文件)、《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2010年实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年修订)。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试点学院改革的指导意见》。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发布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深入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的有关规定》、《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教育基金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同时,至2014年11月19日,教育部已核准了47所高校的大学章程。

      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角度讲,这些法规已经可以调节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并规范了各主体的权力与义务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型。这个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是“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依法办学、社会参与”。其突出的特征是:“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党政合作”。这其中主要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高校章程,推进依法治校。第二,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动摇。第三,学术委员会是高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切实落实教授治学。第四,完善了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明确了理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力与义务。第五,坚持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制度,让高校治理在社会监督下运行。第六、依法推进高校改革,探索以扩大学院自主权为代表的高校综合改革。以《复旦大学关于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为代表。

       三、《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获通过,高考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以高考为中心的考试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施意见》规定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强调通过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最终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在高考改革方面,配合这一《实施意见》,还有一系列改革,主要的突破有:第一,统考内容和方式有突破。一是调整科目,不分文理科,增强考试的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二是外语不再在统考时举行,实行社会化考试。第二,综合评价有突破。高考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即“两依据、一参考”评价机制。第三,招生录取有突破。一是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依据统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完善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元录取办法。二是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体现职教特色,在录取方式和时间上与普通高校分开,主要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第四,上海、浙江两个试点省份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如期出台。两省均在“两依据、一参考”上,下了较大功夫。第五,自主招生方面出重大变化。一是复旦“千分考”成绝唱,二是“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三大自主招生联盟“解体”。三是上海春考改革出现重大变化:22所高校参加试点,应届生被允许参加考试,学校与学生的自主权均有了提升。第六,继续推进教育公平,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第七,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本科招生推新招,招生与培养一体化成特色。即把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理念与招生政策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设计特色鲜明的招生方案,将个性化选拔和平台选拔相结合,打造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培养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成长路径及规划。第八,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发布。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重要配套文件。

       四、“权力清单”进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政府、高校、市场关系逐步得到调整

     “权力清单”进入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这其中代表性的制度法规有:《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教育部公开的“权力清单”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

      第一,《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14〕5号)发布,在这些取消的项目中有四项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第一,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网校审批;第二,国家重点学科审批;第三,高等学校设置和调整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审批;第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专业审批。

      第二,国务院60个部门集体“晒”权力清单,涉及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共1235项。其中,教育部共有行政审批事项24项,包括行政许可1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13项。

      第三,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要求全国各高校在2014年10月底之前向社会全面公开清单所列事项。《清单》是高校面向社会主动公开的事项,内容汇集了包括基本信息、招生考试信息、财务资产及收费信息、人事师资信息、教学质量信息、学生管理服务信息、学风建设信息、学位学科信息、对外交流与合作信息和其他信息等在内的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

       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了蓝图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一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二是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四是要提升发展保障水平。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

      综合一年来发展,我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标志性的成果是:第一,打通了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职业教育可由专科一直延伸到博士;第二,打通了职业教育的横向联系,一批校企合作组织建立;第三,应用技术型大学建设提速。标志成果是形成《驻马店共识》。国家将力促600所左右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第四,示范类高职院校不再升本,到2017年高职年生均财政拨款不低于1.2万元;第五,首届“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在杭州举办。职业教育有了自己的挑战杯;第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年发出通知,要求减少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第七,由上海市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编写的《2014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该报告的可取之处是“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由第三方机构评价作出;第八,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建设世界一流高等职业院校起步。

       六、中国MOOC、微课推出,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步入新常态

      5月,由爱课程与网易联袂打造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全国高校均可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已于5月下旬陆续开课。课程有广泛认可的证书支持,完成课程学习后,由任课教师签发课程结业证书。此外,平台还具有提交作业、讨论等功能。爱课程网是教育部、财务部主建的高等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此次与网易合作,不但使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有改进,同时也在表明一件事:建立中国大学MOOC平台,使用互联网推进高校学习,也就是在推进中国的在线教育建设。

      慕课之后,一种被称为“微课”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悄然兴起。微课以其“短、小、精、趣”的特征,迎合了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在国外,以浓缩名人的人生和经验为内容,制作著名的微课“让思想插上翅膀”,时长均为18分钟。美国可汗学院以其便捷有效的教学方式,赢得全球学习者的青睐。英国牛津大学也陆续推出时间短的系列微课。在国内,微课也被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迅速推广。微课在国内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迅速升温。2月,首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出炉。

     在国际方面,《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中文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授权北京开放大学正式发布。《报告》描述了即将进入高等教育的新兴技术,以及它们对教学、学习和创新研究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本报告界定了18个极有可能影响技术应用规划和决策制定的主题,其中包括六个关键趋势、六个重要挑战以及教育技术方面的六项重要进展。

      七、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公布,人才质量社会监督常态化

     2013年,985工程大学就业质量报告被公开。2014年,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则是按要求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对各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进行了链接发布。这是教育部首次组织编制和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本次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主要内容包括,2013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相关分析、发展趋势等。部分高校还结合实际和学校特色发布了分层次、分学科、分院系、分专业、分地域的就业状况,以及就业状况对学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并从就业状况、劳动报酬、就业满意度等维度构建了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总体看,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客观反映了各校就业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工作成效。

与此同时,由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6月9日正式发布。这份基于对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和对2010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跟踪调查研究的报告,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专题研究:教学培养评价”等三方面公布了相关数据。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26.8万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及814个专业、665个职业、326个行业,是其第六年发布就业蓝皮书。

     八、努力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工程教育继续被强调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工科毕业生数达到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数达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专业布点数达到15733个,总规模占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我国2006年开始构建具有国际实质等效、与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2013年6月顺利加入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获得了国际认可。2014年,我国工程教育中有两件大事值得关注。一是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二是教育部发布首份《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

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主题为“工程科技与人类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致辞中表示,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工程科技创新和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积极致力于促进世界工程科技发展,愿继续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共同开辟世界美好未来,造福人类社会。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3年度)》,首次尝试将工程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办学条件支撑度、质量监测保障度、学生和用户满意度作为分析指标,从国际比较视角客观评价了我国工程教育的成绩,指出了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九、教育部划出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高校师德建设走向具体化

     教育部2014年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意见》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意见》中的“红七条”包括: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意见强调,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是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牵头部门,由相关责任部门组成师德建设委员会,建立一岗双责的责任追究机制。高校主管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师德建设,并落实具体职能机构和人员,完善师德建设督导评估制度,不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

       十、建立长效质量保障体系,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启动了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推出《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的政策文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今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2013年的重点在质量标准的建立,2014年的重点则是建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为此,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一是转变建设理念。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改革质量评价机制,实现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向以学位授予单位为主转变,充分发挥学位授予单位作为质量第一主体的作用,推动学位授予单位形成质量保证的内生动力。二是加强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学位授予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在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各司其职,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系统规划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三是坚持重心下移。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重心下移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也要将质量保证的重心下移到各院系和导师,以研究生和导师为核心,从研究生教育基本活动入手,激发学生和导师的活力。四是鼓励特色发展。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同时,突出对学位授予单位争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引导。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层次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强化分类管理、分类评价,鼓励特色发展。五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管理,增强导师、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引导学位授予单位营造体现自身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文化。

(科学网博客精选博文2015年1月4日 作者:刘广明)